问题:
A 患者切勿更换原有体位B 若残端部分露出体外,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C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,应在X线下定位,手术取出D 针刺时可以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E 避免过猛、过强地行针
问题:
A 5分钟B 15分钟C 25分钟D 35分钟E 45分钟
问题:
A 直刺B 向上斜刺C 向下斜刺D 向上平刺E 向下平刺
问题:
A 身体强壮者B 阳证、新病C 阴证、久病D 肌肉丰厚处E 中青年患者
问题:
A 90°左右B 90°~180°C 180°~360°D 360°~720°E 720°左右
问题:
A 针刺手法不熟B 病人体虚C 局部感觉迟钝D 饥饿空腹E 针刺角度、深度不当
问题:
A 既有补法成分,也有泻法成分B 既不是补法,也不是泻法C 以补为主,兼有泻法D 以泻为主,兼有补法E 进针后均匀提插、捻转,得气后出针
问题:
A 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,一般不必处理B 如局部血肿增长迅速,应立即给予热敷,促其消散C 出血停止后可轻轻按揉D 出血初期应冷敷E 止血后再做热敷
问题:
A 迎香B 合谷C 百会D 足三里E 人中
问题:
A 孕期不可针刺三阴交B 怀孕三个月以内者,不宜针刺小腹部腧穴C 怀孕三个月以上者,不宜针刺腹部腧穴D 怀孕三个月以上者,不宜针刺腰骶部腧穴E 可用昆仑、至阴保胎
问题:
A 夹持进针B 舒张进针C 单手进针D 提捏进针E 直切进针
问题:
A 轻插重提,幅度小B 轻插重提,幅度大C 重插轻提,幅度小D 重插轻提,幅度大E 提插用力相等,幅度小
问题:
A 速饮温开水或糖水B 针刺人中、百会、素髎、内关等穴位C 灸足三里、关元D 立即停止针刺,将针全部起出E 使患者平卧,头部抬高